血清药物浓度检测是临床治疗药物监测(TDM)的核心环节,通过精准测定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,可优化给药方案、减少不良反应。本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、荧光偏振免疫法(FPIA)等主流技术,系统阐述血清药物浓度检测仪的标准化操作流程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 一、操作前准备:环境与设备双重保障
1.环境条件控制
实验室需保持恒温(20-25℃)、恒湿(40-60%),避免电磁干扰及强光直射。操作台面需定期清洁消毒,防止交叉污染。
2.设备与试剂检查
仪器状态:开机前检查电源线、气源连接是否稳固,避免使用延长线或适配器。例如,HPLC系统需确认流动相瓶密封性,防止漏液。
试剂与耗材:核对试剂批号、有效期及储存条件。如丙戊酸钠检测需使用雅培公司专用试剂盒,定标液需冷藏保存,使用前复溶至规定浓度。
校准品与质控品:每日检测前运行标准曲线校准,使用双水平质控血清(低值、高值)验证仪器精密度。
二、样本采集与处理:细节决定成败
1.样本采集规范
采血时间: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选择采血时机。例如,稳态浓度检测需在连续给药5个半衰期后,于下次服药前采集谷浓度样本;毒性评估可随时采血。
采血技术:使用真空抗凝管(如EDTA管)采集静脉血2-3ml,避免溶血或凝血。
2.样本前处理
离心分离:3000rpm离心10分钟,分离血清或血浆。例如,环孢素全血检测需加入溶解剂与沉淀剂,10900rpm高速离心5分钟以获取上清液。
蛋白沉淀: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涡旋混匀,去除蛋白质干扰。
萃取净化:加入萃取液(如乙酸乙酯/四硼酸钠混合液)涡旋10秒,14000rpm离心3分钟,取上层有机相过滤后进样。
三、仪器操作:从校准到检测的全流程
1.系统校准与质控
日常校准:每日开机后运行一点校准,更换试剂或传感器后执行两点校准。例如,Dimension系列生化分析仪每2小时自动校准一次。
质控分析:将低值、高值质控血清加入样本杯,按“Run”键启动检测。结果需符合L-J质控图3s控制限,异常时排查原因并复测。
2.样本检测
进样设置:HPLC系统设置进样量(如20μl)、流速(1ml/min)及检测波长。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(FPIA)则需加载定标曲线文件。
自动化检测:将处理后的样本加入进样器,启动批处理程序。例如,TDxFlx仪器自动完成血清萃取、荧光标记及信号转换,10分钟内输出结果。
3.结果审核与报告
数据解析:将样本峰面积或荧光信号代入标准曲线,计算药物浓度。
异常处理:对超出线性范围或质控失控的结果,需复测或稀释样本重新分析。
四、维护与质控:保障长期稳定性
1.日常维护
清洁消毒:每日检测后用75%乙醇擦拭仪器表面,更换废液瓶及反应杯。
部件检查:每周检查移液器、进样针是否堵塞,每月校准加样臂精度。
2.定期保养
深度清洁:每季度拆卸流动池,超声波清洗以去除蛋白沉积。
性能验证:每年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,确保检测结果与全国平均值偏差<10%。
五、安全与合规:规范操作底线
生物安全:处理血液样本时佩戴手套、口罩,废弃物按医疗垃圾处理。
数据管理:检测结果需双人核对,电子报告加密存储,纸质报告保存≥5年。